搜尋
Close this search box.

最新消息

 

InfoQ對話用友王文京:探尋企業數智化的“密鑰”

 

訪談主持|霍太穩,極客邦科技創始人兼 CEO

訪談嘉賓|王文京,用友網絡董事長兼 CEO

 

AI 進入普及應用階段,用友已啟動企業應用大模型訓練。

 

位於北京西北角,一座建築因其獨特外觀格外引人注目。狹長的外形,恰似一個穩固的底座;頂部的曲線設計,又如雲浪一般。它的建築面積達10000平方米,坐落在用友產業園內,被稱為“數智企業體驗館”

 

通過還原真實場景,這裡是用友展示“數智企業”全貌的體驗中心。建築的外觀設計,隱喻著在時代浪潮更迭下,用友打造“數智化底座”的理念。

 

1988年,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在海淀南路一個9平方米的小房間創建了“用友財務軟體服務社”;如今,680畝的用友產業園,已經是北京北清路的一大地標。作為一把手,王文京帶領用友走過35年,穿越了數次技術週期;而時至今日,他仍奮鬥在企業發展的第一線。

 

本期《行知數字中國》欄目走進用友產業園,通過與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的深度交流,探尋數智商業時代企業持續進化的“密鑰”。

 

📌 數智企業的“六維”畫像

 

作為我國本土乃至全球雲服務與軟體提供商的典型代表,用友從資訊化時代一路陪伴企業邁進了數智化時代,期間使能了無數企業實現轉型。在王文京的眼裡,所謂的“數智企業”有非常清晰的輪廓和標籤。

 

第一,客戶導向,通過新技術與客戶連接,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模式和流程。

 

第二,生態共榮,形成上下游企業聯動,與整個生態夥伴和群體共生共創、共同發展。

 

第三,員工能動,員工不再像先前那樣被動從上到下地被指揮,而是基於數智平台的賦能,提升能力,主動地作為。

 

第四,即時感知,從技術角度看“數智企業”具有三個特徵,感知消費者、感知生態、感知員工最新狀態,進而感知和反饋企業的生產、供應鏈、設備運行。

 

第五,數據驅動,數據已經成為企業重要資產,是企業生產、經營、決策的關鍵驅動要素,這是對原來流程驅動的企業經營模式的顛覆。

 

第六,智能運營,隨著AI成為全球IT技術與產業創新的中心,商業創新也進入全面數智創新的階段,技術的發展,智能化的驅動方式,讓企業的運營變成智能化的運營。

 

可以看到,數智技術在企業的應用,已經超越了單個企業的數智化,越來越多地走向了產業級數智化。這六個特徵共同構成了“數智企業”的畫像,涉及企業內外部運營、組織、流程、技術等方方面面。那麼,究竟如何才能實現如此全面的能力重塑呢?

 

📌 數智化成敗關鍵在於能否與戰略相匹配

 

“企業數智化的推進,是企業進步發展的一項工程,而不是為數智化而數智化。”談到企業數智化轉型路徑時,王文京表示,企業在推進數智化過程中,首先要把數智化戰略和公司發展戰略緊密結合,並以此為指引制定相應的數智化規劃,承接戰略的落地。

 

數智化時代的來臨,令企業迷茫也焦慮,很多企業盲目地進行數智化轉型,使得出現“水土不服”的情況,追根究底,其實是很多企業在“頂層設計”這一步就被卡住,甚至有些還停留在“數智化就是做信息化項目”的認知層面。

 

這些“誤區”往往導致企業數智化戰略和發展規劃脫節,使得數智化項目與企業目標不協調,最終造成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。

 

在王文京看來,數智化的底層邏輯是“業務和管理的重構與創新”,其核心是通過數據智能工具、平台,發揮數據的價值來賦能企業的業務經營和管理運營。所以,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成敗的關鍵,是數智工具和數據資源是否能夠與企業的業務高度融合。數智化並非結果而是路徑,要服從、服務於企業發展戰略,才能為企業帶來價值。

 

作為一項長期投入,數智化轉型的過程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。如何評估數智化的投入產出比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是一個棘手難題。對此,如果能夠把數智化規劃與企業發展戰略、產品和業務創新、組織和管理變革相結合,就能更好地衡量數智化轉型對業務增長的影響,更準確評估投資回報率。 “從這個角度來看,數智化就不是簡單一個成本支出,更是一個有回報的投資。”

 

📌 半部中國數智化發展史

 

深刻洞察背後,離不開用友自身的多年轉型探索。

 

成立於1988年的用友今年邁入了第35個年頭,可以說用友既是中國企業數智化變革的見證者,也是參與者,更是推動者。用友自身的發展歷程,同樣也是中國數智化進程的縮影。

 

用友35年發展歷程,是用友自身的發展歷程,同樣也是中國數智化進程的縮影。
(圖:用友35年發展歷程,是用友自身的發展歷程,同樣也是中國數智化進程的縮影。)

 

具體而言,用友經歷了兩次大的轉型:第一次轉型是從部門級的財務軟體轉型為企業級ERP;第二次轉型是從ERP(企業資源計劃)走向BIP(商業創新平台)。

 

用王文京的話說,每一次的轉型,都代表著用友的產品和服務路徑的演進。

 

在其發展的1.0時期,用友主要提供財務軟體,服務於超過40萬家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部門;2.0 時期,用友主要提供ERP服務,涵蓋範圍不再限於單一部門,而是人力資源、財務、物流、生產、供應鏈和銷售等多個部門的業務資訊化;當前,用友進入3.0新時期,隨著數智化時代的到來,其主打產品是商業創新平台——用友BIP,目標是成為全球前三的企業雲服務與軟體提供商。

 

每個階段,用友為企業客戶提供的核心價值也不同。在資訊化時代,主要是通過ERP流程優化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。而在數智化時代,他們注重商業創新和重構發展力,為企業賦能產品和業務創新、組織和管理變革,重塑企業發展。其中,數據驅動成為這一新階段的關鍵驅動機制。

 

關於如何把握每一次轉型的時機,王文京直言,這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。用友轉型主要基於兩個層面的考量:一是關注技術的發展,二是關注客戶需求的變化,要主動適應產業發展變化。

 

📌 AI領域早有佈局

 

就技術敏銳度而言,用友數年前在業界就率先提出“數智化”(數位化 + 智能化)、“數智企業”的概念,表達的就是以數位化為基礎,智能化產生新價值的理念。

 

2017年,用友便開始規模研發用友BIP。值得注意的是,一開始,BIP的定位就是幫助企業實現數智化,其中建立了多項智能中台服務能力。

 

基於這些中台服務能力,用友還開發了多個智能化應用服務。例如,用友BIP的PaaS平台iuap提供的智能中台已經具備了RPA、VPA、智能大搜、規則引擎、知識圖譜、AI工作坊等多項智能化功能。它還提供企業畫像、人才畫像、商機推薦、供應商推薦等智能服務,並在財務、人力、採購、製造、營銷等業務領域應用,提供上千個AI智能場景。

 

王文京指出,AI在全球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,但在2012年左右其就洞悉到,隨著深度學習和大數據集的興起,AI的發展將邁入創新業務階段——這是重要的轉折點。直到2022年底,對話式AI進一步推動AI進入普及應用階段,全球IT技術與產業創新以雲計算為中心開始轉向以AI為中心的新階段,全面數智商業時代已經到來。

 

據介紹,目前,用友在AI應用領域的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類型:

 

首先是自然交互,即人機之間各種應用系統或服務系統的交互。

 

其次是快速智能化的企業應用升級,尤其是個性化應用,通過結合語言大模型和低代碼平台,可以加速應用生成。

 

其三是企業業務和職能的智能化管理,涉及的層面更加豐富和多語言。對於企業應用業務層面的智能化,需要深入結合多年的企業應用領域經驗,利用新的人工智能模式和技術,訓練面向企業業務和管理的大模型。這一領域仍有許多創新突破的空間。

 

“接下來,用友會進一步加速在智能化方面的發展,並投入相關資源啟動推進企業應用大模型的訓練工作。”王文京補充說。

 

📌 深耕行業創新價值

 

2023年初,用友迎來了一次自身內部升級,其對大型企業客戶的數智化解決方案與服務,由此前的“以地區為主,地區 + 行業”組織模式升級為“以行業為主,行業 + 地區”的運行模式。通過本次用友組織架構升級,我們亦可窺見用友不斷靠近客戶需求的決心。

 

這次大刀闊斧的升級背後的思考邏輯,正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,深入不同行業的前端業務場景。

 

如前所述,用友的產品從部門級到企業級甚至社會級持續演進,這個過程的背後伴隨著傳統行業數智化轉型進程的持續加速,技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,不再僅僅解決某個點或者某條線的問題,而是推動全企業、全產業、全方位的業務優化和模式創新。

 

越是往深了走,行業差異化的問題也會隨之浮出水面。資訊化時代通用的解決方案很難再適用於不同行業和不同企業,比如,工業製造的痛點幾乎不可能用金融行業的辦法化解,甚至流程製造遇到的挑戰和離散製造也並不相通。

 

因此,作為技術產品和服務提供商,就必須往更貼近數據發生的地方,也就是具有行業屬性的前端業務場景做延展。從這個層面來看,用友的組織變革,是深耕行業的大勢所趨,是為了“接住”客戶需求的必然選擇。

 

📌 踐行長期主義,衝在“創新”最前端

 

身處當下日漸迅猛的數位化與智能化浪潮,如果用王文京此前總結的企業持續經營的動態模型——“衝浪模型”來理解,這些革新浪潮呈週期性發生,並且頻率會越來越快。

 

“衝浪模型”是王文京基於用友自身經驗總結提煉的動態模型,強調企業在每一次(而非某一次)新的浪潮來臨時,都要像衝浪運動員一樣,持續且主動地推進新階段的產品、業務、運營模式和管理體系的創新,從而保持始終位居產業前列。因為即使當前的浪潮過去,下一個浪潮也會到來。具備持續創新的能力,才是企業成功應對數智化浪潮的關鍵。

 

而對於企業員工而言,同樣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更新技能,以新技術武裝自己並驅動企業發展。

 

以軟體開發人員為例,隨著AI技術肉眼可見地加速發展和應用落地,未來許多代碼都可以由機器生成,這意味著大家可以專注於更高層次的開發工作,將熟練性的任務交給機器,這樣既能提升工作效率,還能更快地進行軟件產品創新。

 

在王文京看來,新技術會不斷推陳出新,在這個過程中,無論是企業或是個人,都要用更加積極和正向的態度去對待和擁抱它們。

 

所以,驅動用友一次又一次穿越技術週期的“密鑰”究竟是什麼?答案無它:“技術和客戶”是標尺,除此之外,還有一顆主動變化的心。

 

(原文刊登出處:https://www.infoq.cn/video/6VTpWz3EvXRBzzAwhZsr

 

▶ 關鍵字:#BIP#YonBIP#用友BIP#王文京#InfoQ#極客邦科技#AI#人工智能#商業創新#企業數智化#企業數位轉型